找到相关内容9172篇,用时10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什么“名言”?

    ,那眼识所认知的事物则不是名言,因为眼识并无名字概念。但眼识所认知的颜色、形状,谁又敢说不是名言安立的呢?   那所谓的名言到底什么呢?个人认为就是眼等六识的认识功能。譬如对于红色,生起红色的眼识就是对红色的名言安立,当然,在用语言诠释的时候,这些语言文字甚至想等心理活动都属于名言,语言概念等虽然也属于名言,但主要内心的认识,就像身口虽然也是业,但业的主体“思心所”。   那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685676.html
  • 佛教徒学修佛法所凭依的四个基本原则

    依法不依人,四个原则中的首要原则。虽然在经论中对“法”有诸多不同解释,但一般通指十二部经典。这条原则告诉人们,当某人与经典的观点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遵从经典的思想,放弃某人的观点。经的原义准绳...认为凡自己师父所说都是如法,即使明显的错误也不敢正视,使得正法清流,渐至浑浊。   或说既然不依人,为什么佛教特别重视依止善知识师父呢?其实并不矛盾。《大乘义章》也说,所谓不依人,不依背离佛法的...

    通和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12086623.html
  • 帕奥禅师答: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涵意?如何才能做得到?

    问:请禅师慈悲开示: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涵意?如何才能做得到?又何谓慈观? 帕奥禅师答:根据《清净道论》,「慈」希望众生得到幸福安乐;慈心观瞋恨心重的人藉以达到清净的法门。「悲」希望众生脱离痛苦;悲心观伤害心重的人藉以达到清净的法门。喜对众生的成功感到欢喜;喜心观嫌恶心重的人藉以达到清净的法门;「嫌恶」意即不喜欢见到别人成功。舍对众生平等中立的态度;舍心观贪爱心重...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四无量心的涵义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8580688520.html
  • 佛光山组织千人朝山礼佛 勉励信众秉承观音精神

    歌》曲调带领大众唱《观音偈》。他表示,过去朝山从家中到寺院,现代的朝山则三步一拜,“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拜观世音菩萨能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消灾免难、所求如意。 “每个人要做...应只是朝山,重要的要将四大菩萨的精神在社会中实践出来。” ...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08373993502.html
  • 《佛心·新年梵呗祈福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上演

    2010年1月1日晚,《佛心·新年梵呗祈福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上演。众僧侣和参演嘉宾通过梵呗音义,传递着佛教“平等、慈悲、喜舍、随缘”的入世出世精神。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二十七名僧侣组成的长安丛林梵呗团吟诵的《宝鼎赞》拉开了本次音乐会的序幕,僧侣们和参演嘉宾以佛教的方式演绎了风格各异的佛家曲目。 梵呗佛教的唱诵,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将各类唱诵统称为“梵呗”,有时也俗称为“唱念...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1/13353496453.html
  • 如何思维认识“轮回过患”

    如何思维认识“轮回过患”   轮回的梵语和英语都叫Samsara。在佛教之前,印度当时的有些宗教就有轮回的理论。轮回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死亡后,在另一个类似或者不同的生命形式的体内重生。   通过观修轮回过患,可以断除我们对现世和来世的贪执,建立起真实的出离心,达到修正行的标准。   六道轮回: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天人。佛陀对六道的描述根据自己...

    慈成加参仁波切

    轮回|慈成加参仁波切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12109325481.html
  • 圣严法师答:立地成佛真的吗

    众生本来具有的理体觉性─佛性 ──────┐                     (惟具佛性)   │                              ├外凡                              │ 二、名字即佛:闻知自己有此佛性之后,能够豁然而悟 ──┘                     (惟解...

    圣严法师

    佛教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163911573.html
  • 佛教“七因明”辩学体系

    。无著北印度富娄沙富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四、五世纪,大乘瑜伽行宗(有宗)的创始人。其著述极丰,被冠之为“千部论主”,而且又极善辩。所谓“七因明”分别:“一、论体性,二、论处所,三、论所依,四、论庄严,五、论堕负,六、论出离,七、论多所作法。” (《瑜伽师地论·卷十五》,以下引文不再另标)就论辩中的语言、语境、论式、过失、条件、心理、审美等问题有全面的阐发。  一、论体性  这论辩中所用...

    姚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1338019.html
  • 佛教业果思想隅论

    的业,在没有成熟之前,决定不会失坏。如《大宝积经》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这在一般情况下,在没有任何遏止因素的情况下而言。比如修四力忏悔法,就可以使恶业的种子受损...命运,无论轮回中的人天乐果还是出世的解脱成佛都要从消除无明和业上做文章。  三、业的种类  业可分为引业、满业、定受业、不定受业、现世报业、下世报业、后世报业、不动业等,现略述如下。  所谓引业...

    曲世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941223.html
  • 陕西长安护国兴教寺2007年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通启

    、佛法常兴、海众安和。   水陆法会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最殊胜的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其意义:   一 法界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理常一故,通称法界。   二 圣凡是十法界中的四圣,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   三 水陆水陆空,三界众生居住受报之处,空中飞行之众生,须以陆地而休息,故包括陆地而称水陆。   四 普度...

    【佚名】

    |水陆|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4/0757588678.html